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10

中文《海豚》中的砂拉越本土认同

Image
摘要 中文《海豚》是婆罗洲文化局于1960年11月至1977年9月间出版的学生刊物,对象为华校学生。它不是首份中文学生刊物,但却是首份由殖民政府机构出版的类似刊物,可说是白人负担下的产品。其出版时期关键,历经殖民地时期、反殖反帝反马来西亚动荡时代及马来西亚建国初期,从销路看来,此刊对那时候的学生影响甚大。本文尝试通过内容分析,了解这本非常与过渡时期学生刊物的认同问题。分析结果显示,《海豚》的砂拉越本土认同是明显的,也是一份本土教育的好教材。可惜的是,它随着婆罗洲文化局的关闭,而被停刊,这确是联合邦政权抹杀管辖下州属本土认同及中央文化霸权的好例子。 关键词:出版史、国家认同、族群认同 《海豚》与 婆罗洲文化局 婆罗洲文化局成立于1958年9月15日,其三大目标为:支援政府部门出版技术、半技术及指南性印刷品,推动本土创作,以迎合本土需求及协助建设本土书刊销售网络 [1] 。文化局的出版活动重点是为本地人民提供富有本地色彩的华文、马来西亚文、伊班文、英文及婆罗洲其他民族语言读物,以满足因教育普遍而急速增加阅读人口的需求 [2] 。1970年后,协助政府鼓励人民普遍使用马来西亚语成为文化局的新任务 [3] 。1977年1月1日,文化局由联合邦的国家语文局接管,这个殖民政府遗产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其近20年的生涯中,文化局除了出版各语文的本土书籍外,也在不同时间开始出版个别语文学生刊物,即1960年7月出版英文版的《海豚》,1960年11月出版中文《海豚》,1967年4月出版伊班文《Nendak》及1970年6月出版马来文《Perintis》。 中文《海豚》是婆罗洲文化局于1960年11月至1977年9月间出版的学生刊物,对象为华校学生。它不是砂州首份中文学生刊物,但却是首份由殖民政府机构出版的类似刊物,可说是白人负担下的产品。其出版时期关键,历经殖民地时期、反殖反帝反马来西亚动荡时代及马来西亚建国初期。中文《海豚》的销售量仅次于英文《海豚》,是该局主要作业。从销路看来,此刊对那时候的学生影响甚大。一名部落客如此写道:“今天《海豚》已停刊了,但是,我们还记得它如何协助我们的学业。提起它时,朋友们都对这份简单又经济的学校刊物称赞不已。” [4] 何谓本土认同? 认同是一个社群对一片土地、政体或生活圈子的态度、看法及情感,它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