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华裔生在华小与其问题
砂董联会昨日发表该会对全州华小基本资料的统计报告,其中2020年新生人数的减少(11.55%)与非华裔比例的提高(33.35%)非常值得关注,盖这两现象可引发华小本质与华社/华小董事会办校心态的变化。
这数据也告诉华社,特别是华小董事会,不能再以母语教育情操来办华小了。华小是全民的教育选择之一,这逼使大家要重新衡量“什么是华小的校园文化?”。同时,更不能夜郎自大的认为“他们”是因须要来学中文的,因为我们的语言比较有价值。
华小的华文课程是以第一语言的角度设计的,华小又应该如何调整让非华裔生能合理的学习?华小校园用语又该如何适度调整?
斯木省是州内非华裔生比例最高(58.50%)的省份,其中一间学校曾有一年是全非华裔生。2001年,该省教育厅厅长就为了提高省内华小的成绩而发出指令阻止非华裔生报读华小,引起风波,最后在州教育局与政治的介入,废除的该指令。
这二十年来,我就在地体制内工作,一直思考如何圆融面对以上两现象。一方面,要华小办好成绩,强调华小教学媒介语及“文化”特征,一方面认同非华裔生在华小面对的学习障碍,而接受适度调整学习用语。这就如一位全伊班学生学校的科学教师对我说与其用30分钟讲解什么是inference,不如直接说nama kebuah,学生几秒钟内就明白这科学词汇一样。
报告也显示,斯木省有2间华小的家教协会在2020年初赞成Jawi文字艺术教学。在多元社会中,这不应该被看为威胁华小的本质,相反的必须被接受的,因为各人是有权利决定各自所要学习的模式与内容。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同多元文化与多元源流学校的事实,一切都是美好的-多姿多彩,共存共荣。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