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21

2021春联

Image
  在部门工作近二十年,每年都会以自写春联向区内六间华小贺岁。兴起就以校长姓名、校名或地方名冠联,今年挥了些激励的联相送.

鲁勃安都慈云阁

Image
  为鲁勃安都艾河畔慈云阁题的.

《文海》8卷首语

《文海》第八期总算如期面市,这可要归功于本会今年举办多场学术交流及研讨会的成果。 “本期专题”砂拉越华文文学,即收入本会与砂拉越境内 4 个主要华文文学团体在 2019 年 7 月 27 日联办的〈砂华文学研讨会〉中提呈的 7 篇报告。这 7 篇报告可分类为个别 文学团体的历史 (如刘贵德的〈从诗的世界看:丰富色彩的文学,丰富了生活的色彩 - 谈“砂拉越星座诗社”的创立、路向与影响〉、个别 文艺副刊或杂志的论述 (如〈《文艺风》的年代回顾〉及〈《文艺生活》杂志的编辑特色〉)、报章文艺副刊的角色(如〈《国际时报》早期的文艺副刊〉、 作品的评述 (如〈徐然《凋零》小说浅谈〉及)及 对砂华文学现况与未来的思考 (如〈继续“书写婆罗洲”:兼论陈河《砂捞越战事》〉与〈砂华网络文学的境况和前景〉)。难得的是,大部分的报告提呈者本身就是议题的参与者,可作第一手史料用。 配合这专题,本期的“学术与人物”特别笔访砂拉越著名作家梁放(梁光明),谈论其个人创作经验及他对砂拉越华文文学的看法。这是文化协会首次结合“各路人马”针对性的探讨砂华文学,希望将来还有更多的论述出现,以便为砂华文学建立更全面与包容性的理解。 “本土研究”收入本会于 2019 年 10 月 26 日跨境到沐胶召开的〈三河华人历史研讨会〉中的 3 份报告,分别是在地学者阮光安的〈沐胶华人早期社会结构与网络〉、蔡增聪主任的〈河田小镇 : 乌也华人史概述 〉与前新闻从业员林礼长的〈福州人在万年烟的发展 〉。这是本会在拉让江流域华人史研讨会( 1997 年)与斯里阿曼省华人历史研讨会(年)后,另一次以区域华人历史为题的研讨会,也是本刊“本土研究”首次集中性刊登某一区域的报告,希望往后可成为典范,开拓更多区域或城镇的论述。 华族先民在各处留下了岁月留痕,新珠山河畔的颍川陈家大宅及大观戏院 即是其中两个例子,黄敬胜及蔡增聪为它留下文字记载。民俗信仰是文化组成重要的一环,从民俗信仰我们可看到传统、也可解读某个族 / 社群的文化生态,蔡宗祥以祭祖民俗 代代传来记载。。。。。     石問亭选择评介詹运豪和 Jayl Langub 编辑的 Reminiscences: Recollections of Sarawak Administrative Service Officers (追忆:砂拉越行政官的往事再

中华公学校刊首语

  2019 年是本校重要的一年,本校被教育部推选参与 2025 年国家学校转型计划第 4 批先峰学校计划,推介礼就在 4 月 13 日家教会召开会员大会时,邀请本区州议员兼砂拉越社区和谐部拿督法兰吉斯哈丁助理部长主持。会上也发动了配合教师节所号召的签名谢师恩群众运动,希望感恩之心形成一股巨大的正能量,推动校务前进。 学校转型计划阐明,除了高绩效的领导与好素质的教师外,家长与社区的支援是学校进步的主要因素。本会与校方落实的 2G 计划既是结合校方与家长的力量促进孩子的读写能力,这计划自 2018 年推行以来,已初见成果。 2019 年,本会开始物色个别家长参与“家长支援团”,在课外活动、运动、学术、品性及安全等领域扶持学校。其实,本校家长长久以来已经义不容辞的支援学校的各种计划,例如 2019 年学校的篮球队就在家长的发动下,得到充足的资源远征州赛!我希望家长们继续在所好的领域给予支援。 这一年,本校首次在校外餐厅举办毕业生惜别会,得家长们积极的出席,为应届毕业生留下美好的记忆! 2020 年是本校迈入百年最后十年的第一个年头,校方经过一年的学习,正是转型的好时光,但一场疫情打乱了步伐。家教会来得及在 2 月 29 日召开大会,推选第三届理事会,会员大会出席率非常高,坐满整个刘宜满体育馆,大家热烈为孩子的学习提出看法。会上还即席为中国武汉疫情筹款,各族家长纷纷解囊捐助,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四海同心协助的情怀。 3 月 18 日的行管,逼使我们进入新常态,在毫无准备下,我们学习线上与居家学习。学校复课后,家教会为了加强新常态学习,举办谷歌课室学习坊于家长,让家长能更有效的协助孩子的线上学习,同时积极招募“爱心爸爸妈妈团”协助推动各方面的学习。 遗憾的是 10 月份那突来的停课,让应届毕业生以没有毕业典礼及公共考试的姿态被迫毕业,这是孩子们的遗憾,也是成长。疫情加快了一些过程,如线上学习、自我学习及校本评估的。但是,面对面及一起生活与学习,依然是人类的必须。这一年的孩子们,你们有独特的经验,这可以造就独特的你们。 最后,我肯定家长会为了孩子的成就,努力装备自己协助学校成就各项计划。我也希望家长们努力维护本校良好校风,如有问题,请大家记住“会面、商讨”这四个字。祈愿明年会更好。谢谢老师。 (庚子冬至)  

1972年的成邦江

Image
  1972年的成邦江,地图取自Malaysia National Mapping Office。谢谢 John Ting 传来。 码头旁的小河标名Sungai Bakir,但有者称Sungai Tail,早年的成邦江市区就在Sungai Simanggang与Sungai Bakir两河之中。 Sungai Stawang看来绕过目前的成邦江中华公学,源自圣禄中学后面的山下。

《文海》第九期卷首语

 《文海》第九期在疫情中面世,说明了虽然面对世纪疫情大灾难,但砂拉越本土研究依然处于生产中。 这一期是以砂拉越各地老书店为主题,共有6篇文章阐述古晋、诗巫、美里与成邦江等地老书店。书店是地方上的文化据点,不只通过其商品传播文化及时代思潮,过去的书店经营者往往本身就是文化工作者、或者是一场运动的推动者,所以他们与顾客互动,影响顾客的阅读、思想,甚至写作志向。这6篇文章中的作者除黄其亮与李宁外,都是当年老书店的顾客,因而在追忆中情感甚深,李宁则记载了他的外祖父在小镇经营的小书店,其亮是以案头及访谈对古晋的老书店做了相当的概述。 在“民俗信仰”中,蔡宗祥的〈调适宗教信仰行为模式 〉记载了他对疫情时期各宗教信行为模式的转变,例如基督徒及天主教徒改到线上礼拜、华人清明不再上山扫墓,而是遥祭。他把这些观察归纳为宗教信仰的调适,这显示宗教信仰原本就是动态的,经典可适时诠释、信仰行为更因时代与地方而可调整。其实,这场疫情也考验我们对宗教场所的态度,人们常常为效劳信仰而建设多少堂皇的教堂寺庙观,但却不能达到居者有其屋,或者疫情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 本期的“学术与人物”笔访砂拉越著名本土研究学者、人口学家林煜堂博士。林博士丰富的学术生涯希望能给予后进启示,难得的是目前八十余岁的他仍然受聘为砂拉越大学的计划顾问,并还有许多写作及出版计划。黄敬胜对《砂罗越国志略》的评介,是今人的角度阅读百年前的地方志译作,除了评述该书的内容,可取之处是成功以此书为文本解读林守骃翻译此书的方法及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状况,实是一篇好书评,更难得的是本书的再版单位是文化协会,这显示了本会出版品日愈引人瞩目。 本土译作刊登了吴诰赐译自伊班文的〈伊班农耕历法中月份的名称与意义 〉。这是文海首次收入伊班文译作,也是该译者的处女作。通过这篇由Philip Langi所著的文章,我们不仅阅读到伊班人的民俗与宇宙观,更可了解他们当下学术的关怀。希望下一期有不同语文的译作,让我们以更多的视角深入砂拉越。 本土研究收入6篇论文,属于较严肃的学术报告,都是大专学府的在职学术人员或研究生所写的,课题多元,显示砂拉越华人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有望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也是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过去30年以来所努力的方向。 林良娥选择本会出版的《古贞酬唱集》为文本论述砂拉越古晋早年一批读书人的去国怀乡,并把它与当下的地方书写链接,对当时这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