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8卷首语

《文海》第八期总算如期面市,这可要归功于本会今年举办多场学术交流及研讨会的成果。

“本期专题”砂拉越华文文学,即收入本会与砂拉越境内4个主要华文文学团体在2019727日联办的〈砂华文学研讨会〉中提呈的7篇报告。这7篇报告可分类为个别文学团体的历史(如刘贵德的〈从诗的世界看:丰富色彩的文学,丰富了生活的色彩-谈“砂拉越星座诗社”的创立、路向与影响〉、个别文艺副刊或杂志的论述(如〈《文艺风》的年代回顾〉及〈《文艺生活》杂志的编辑特色〉)、报章文艺副刊的角色(如〈《国际时报》早期的文艺副刊〉、作品的评述(如〈徐然《凋零》小说浅谈〉及)及对砂华文学现况与未来的思考(如〈继续“书写婆罗洲”:兼论陈河《砂捞越战事》〉与〈砂华网络文学的境况和前景〉)。难得的是,大部分的报告提呈者本身就是议题的参与者,可作第一手史料用。

配合这专题,本期的“学术与人物”特别笔访砂拉越著名作家梁放(梁光明),谈论其个人创作经验及他对砂拉越华文文学的看法。这是文化协会首次结合“各路人马”针对性的探讨砂华文学,希望将来还有更多的论述出现,以便为砂华文学建立更全面与包容性的理解。

“本土研究”收入本会于20191026日跨境到沐胶召开的〈三河华人历史研讨会〉中的3份报告,分别是在地学者阮光安的〈沐胶华人早期社会结构与网络〉、蔡增聪主任的〈河田小镇: 乌也华人史概述 〉与前新闻从业员林礼长的〈福州人在万年烟的发展 〉。这是本会在拉让江流域华人史研讨会(1997年)与斯里阿曼省华人历史研讨会(年)后,另一次以区域华人历史为题的研讨会,也是本刊“本土研究”首次集中性刊登某一区域的报告,希望往后可成为典范,开拓更多区域或城镇的论述。

华族先民在各处留下了岁月留痕,新珠山河畔的颍川陈家大宅及大观戏院 即是其中两个例子,黄敬胜及蔡增聪为它留下文字记载。民俗信仰是文化组成重要的一环,从民俗信仰我们可看到传统、也可解读某个族/社群的文化生态,蔡宗祥以祭祖民俗 代代传来记载。。。。。   

石問亭选择评介詹运豪和Jayl Langub 编辑的Reminiscences: Recollections of Sarawak Administrative Service Officers (追忆:砂拉越行政官的往事再现)。这是一本由砂拉越大学举办的工作坊论文集,记录了殖民地到马来西亚后一批州政府老官员在各岗位与边城服务时的丰富故事,从中可洞察那时代州公共服务的多姿多彩与多元。这篇书评也溶入些些评介者的怀旧情怀,因为他也是退休州公务员!

李南林在〈追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古晋举行的砂拉越史学检讨座谈会〉中尝试梳理他记忆中的那项重要的座谈会,当中细节或有待其他参与者补加,不过这场座谈会的重要性却不可忽略,尤其是座谈会总结书写砂拉越华人史的迫切。

本期《文海》秉承过去的多元风格,收纳各方各类论述,充分显现砂拉越的多元。明年本会将迈入30周年,我们希望本刊每年准时出版,成为砂拉越华族研究的重要园地。

18-12-2019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阅读《砂拉越简史》,看看现今的历史课本/教育

唪呀唪、唪金公:上不了戏棚的潮州歌谣

鲁巴河流域的慈悲娘娘崇拜与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