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砂拉越简史》,看看现今的历史课本/教育
课本/教科書是學校教育、課程與教學的核心,因此,有關课本的研究非常重要。课本深刻影响学生对个别科目的印象及学习态度。本文将以老课本《砂拉越简史》对比马来西亚华文国民型小学小现用《五年级历史》课本中的一些课文,就“究竟我们须要怎样的历史课本?”提出课堂实践者的观点,并尝试解读“为什么学生不爱学历史?”及“为什么考不好历史?”
这两道自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历史科必须及格为考取教育文凭(SPM)条件及小学四年级起必须读历史科后,常常被提起的问题。
《砂拉越简史》中文版由婆罗洲文化出版局于1962年9月出版,由朱洪声翻译Vernon Mullen的The Story of
Sarawa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100页,是砂拉越各华文小学在1962-1970年间所用历史课本。《五年级历史》中文版由何财发翻译自马拉西亚语的原著,国家语文出版局2014年出版,162页,通用于全马华小,出版初期引发错误争论,所以封底贴了一张双页13项的“修正部分”。
(一)
《砂拉越简史》第八章〈詹姆士布洛克到达砂拉越〉(页47-51页)用了5页来讲述詹姆士布洛克如何进入砂拉越,而《五年级历史》第46页用了一段50个字及1幅有5句对话的图片来描述〈詹姆斯布洛克在砂拉越的殖民统治〉。本文无意探讨“到达”和“殖民统治”,因为这两本课本是出自不同时代的nationalism上[i],且让我们来阅读这两课课文,并想像教师们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
(《砂拉越简史》,页47-51)
(《五年级历史》,页46)
不管你是属于哪个学派,历史的本质就是故事(以前的事,story),并且是偏叙述的(narrative)。所以《砂拉越简史》尝试让学生知道谁是这起事件的主角?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入砂拉越?而当时的砂拉越又是怎样的?,还通过习题(页51)要学生描画“勤皇”号及扮演詹姆士布洛克与莫达哈心初次会见的情景。通过想像来体验过去,本就是是历史教育的目的与方法之一。《五年级历史》那50个字就只告诉学生,詹姆斯布洛克来了,平息动乱,成为拉惹,引起反抗,并企图以图片描述要学生分享詹姆斯布洛克摧毁依班人居住地的后果。叙述缺席,如何分析、评价与建立论述来分享呢?
(二)
粦答(Rentap)是砂拉越历史人物之一,课本固然会提及他,且看这两本课本如何处理他的事迹:
粦答之战(页64-66,《砂拉越简史》)
《砂拉越简史》在页64-65及页66的习题中提到了他,这几页是属于第十章〈海盗〉。课文中讲述粦答是海盗被平息后砂拉越的主要祸害,最后端莫达以500军60人抬着能发12磅重炮弹的大炮上3000尺山攻破粦答堡垒,描述逼真,诚如现场。反观,《五年级历史》就在第59页〈吾家斗士真英勇〉这一课中以6个要点盖过仁答(Rentap)这一人物。最后,结局是仁答不知所踪,但粦答却逃到拉让江,直到死前,再也没作乱了。
应用要点来写课本是考试导向的做法,总之强记就有益!越少越简单就越好。这就是所谓“教科書作者通常傾向於讓讀者見樹、見枝,卻忽略了要讓他們見到值得記憶的『林』。教科書扼殺了意義,因為它們掩蓋了因果關係。學生讀完歷史教科書後,無法連貫地思考社會生活”[ii]。美国历史课本尚如此,何况《五年级历史》?
美国历史协会在1997年的〈历史课本书写、审核与选择指南〉中指出一本好历史课本须具备以下几点:足够及合理的内容、正确的视角、注重历史思维、附有一手史料,方便学生追踪与发掘历史的新发展等。[iii]指南也强调课本在历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提供了学科现有知识的范围及适合学生水平的书写和练习。
在《砂拉越简史》中,我们看到很多好历史课本的基本条件,它虽老,但比《五年级历史》进步的多了!它的故事性强、内容生动、读得下去、激发联想。我想这也是我们编写这部有关老课本专书的目的,或者可让一些老课本重生!
回到文首那两道问题,普遍上大家把“不爱学历史”与“考不好历史”的问题焦点放在学生,怪学生不爱阅读、不爱记年份、名字,不会联想、批判等;也有从课程内容角度解读,说历史课程中没有“我们”的存在,教我们如何读下去?但如果现今的课本都是《五年级历史》的同类,这也难怪学生了!不只学生,如此课本,老师也教不下去。
最后,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在其著作《幻滅》(Illusions perdues)[iv]中說道:“历史有兩部:一部是官方的,騙人的历史,做课本用的,給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國家大事的真正原因,是一部可恥的历史”。不懂《砂拉越简史》有犯上这通病吗?
(吴诰赐,曾经在国民中学教了十年高中历史)
[i]诚如台湾《教科書研究 》第八卷 第一期(2015.04.15),页184所述:現代史學卻仍與Nationalism
強烈結合在一起。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若不是因為Nationalism,恐怕也不會如此爭議而受重視。(见http://ej.naer.edu.tw/JTR/0801_tw.html)
[ii]参见James
W. Loewen 著,陳雅雲 譯, 《老師的謊言:美國高中課本不教的歷史》(Lies
My Teacher Told Me Everything Your American History Textbook Got Wrong),台湾:紅桌文化,2015,页11。
[iii] 见Guidelines
for the Preparation,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History Textbooks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1997)于https://www.historians.org/jobs-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statements-standards-and-guidelines-of-the-discipline/guidelines-for-the-preparation-evaluation-and-selection-of-history-textbooks
(1-5-2017)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