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与成邦江慈善社
前言
成邦江慈善社注册成立于1940年10月23日2,为一华人慈善机构。最初的社址是一间小木板屋,座落在成邦江河畔,即今斯里阿曼县议会一带。1959年,慈善社社址及附近 一大片土地被政府收回,才迁至巫拉容路今址。慈善社主要是一个处理埠上华人丧事的组织,目前主管该埠三个主要的华人墓山:即新巴务(老山)、砂巫路寿山亭(中山)与都莫洛山(新山),也是提供住宿及收留 年老无依的老者的福利所,为目前斯里阿曼及木中省唯一一个民办的孤老收留所。此外,该社于巫拉容路的社址也是成邦江华人社会目前唯一的公共殡仪馆,为各种信仰的华人提供殡仪场所。
1947年慈善社于成邦江河畔庆祝周年纪念
1962年3月11日巫拉容路新厦落成时影
从上列事项看来,成邦江慈善社初创十多年来的社务重点是在于:处理丧事、管理墓 山及筹款协助贫苦人士。在处理丧事上,该社也扮演了简化及革新习俗的角色。其 在1957年11月14日的议决废丧事后丧家设宴答谢习俗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萧耀睦乃广东潮安县横砂乡箫厝巷人,中年南渡,克勤克俭,生手积蓄置有本坡二十 七号店屋一间,因年届花甲,乏人承继,故抱慈善为怀之旨将该店献与本社为基金, 先生卒于公元一九五五年二月五日,享寿六十五岁,特志以留纪念。”3
为什么萧伯选择捐店给慈善社?
萧伯卧病时期,除了慈善社外,成邦江埠上就有了中华公会5及一直以来主宰成邦江华 人事务的顺兴公司。为什么萧伯会选择把店铺捐献于慈善社,而非另二个组织?捐献 给慈善社是他的个人原意,还是他在他人的指示下的决定? 他与慈善社理事们的立保证遗产事6这文件可提供我们一些答案与观察,笔者认为他选 择慈善社不管是自愿或他人意见下的决定都与慈善社的社会功能及早期垦民的文化心 态有关。在那时期,慈善社乃成邦江埠上唯一承办丧事及收留无依孤老的组织,病中 的萧伯,孤身在南洋,当然非常关心自己年老无依时的生活及身后事,他该是多么的 希望这些事在他所能时有所安排,让他能有个好晚年并后安心而去。
所以,萧伯才会在立保证遗产事中要慈善社承诺“萧耀睦君如身体恢复健康,该产业店 租依然是萧君收领作为生活费用,他人不得干涉”及“如萧君百年之后,一切用费概由 慈善社负责之,如清明、中元节祭拜,亦由慈善社负责”。
这两点,成邦江慈善社都办到了。萧伯逝世后,慈善社在海唇街27号为他办理的丧事 可说是非常风光,这一点照片可显示,六十多岁的老成邦江人也都记的。清明及中元 的祭拜,这一代的慈善社理事还办理着。每逢清明节正日当天,慈善社的工作人员都 会备具祭品到寿山亭总墓畔为萧伯及他的好友陈必贤扫墓。中元节的祭拜,则会在农 历七月十三或十四在巫拉容路慈善社社址举行。
萧伯出殯时影
萧伯出殯时影
早期垦民的典范
萧伯的故事,可说是平凡中的平凡,脱不了一般早期单身垦民的模式,就是:放下故 乡妻儿,只身南来,立足一地,努力工作,克勤克俭,生手积蓄,置买产业,汇款回 乡养家小,期望有朝一日能归乡,荣耀祖先,但往往是无奈的返不了乡,只能孤独终 老迁留地,由当地社团处理后事,所拥有的产业可能归官有或公有。萧伯就是活在这 种模式下,他选择把产业献于他信任的社团,让其他如他般的垦民也得到好处,这是 他明智的选择,也造就了他永远留在老成邦江人的记忆中。
从另一角度,我们可看到垦荒时期社团的功能与角色。对于萧伯般的垦民,社团是非 常具有意义的。他们不只把老年是的福利交给社团,也把身后事赋于社团。成邦江慈 善社与其他类似的社团就成为了多少垦民的寄望机构。
萧伯的无奈与明智的决定,使成邦江慈善社成为了该埠第二个拥有本身产业的社团, 这间店也为该社带来一笔固定的收入。萧伯捐献一年后,慈善社就有了720元的租金收 入。7
今天,成邦江慈善社巫拉容路社所萧伯遗像下的简短介绍、萧耀睦大厦、医院路24号 二楼慈善社会议厅中萧伯的遗像、寿山亭墓山华族总墓旁的萧耀睦墓与陈必贤墓就是 有关萧伯这个小人物所留下来的实物,对成邦江这个渐渐发展的城镇的大多数人来说 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实物的存在。这个曾经为他那时代的成邦 江华人社会做了一项贡献的小人物也没有多少人认识。但是,他及他那时代类似的人 就是造就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更可说那时代一种典范。
写他们的历史,为他们写历史,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可能是次要、甚至毫无意义的。萧 伯的故事,写出来了对现今社会或成邦江华人社会到底又有什么意思于作用呢?笔者 认为,把萧伯的历史写出来是有助于了解先民心态与生活,让今人与先人有着实际接 触,也是一种重朔大马华人史的努力,其意义重大。
1 见石白木,成邦江埠史杂谈,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祝新宫落成典礼特 刊》,1993年1月31日
2 见陈泽文,成邦江顺兴公会与慈云阁及其他社团的关系,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祝 新宫落成典礼特刊》,1993年1月31日
3见存于慈善社巫拉容路会址萧伯遗照之记录
4 见1957年1月18日之成邦江慈善社理事会会议记录
5成立于1947年,郑林典为首任主席
6 见附录文件
7 见1956年1月16日的慈善社理事会会议报告
参考资料:
1. 成邦江慈善社1956年1月16日至1961年12月1日会议记录簿
2. 陈泽文,成邦江顺兴公会与慈云阁及其他社团的关系,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
祝新宫落成典礼特刊》,1993年1月31日
3. 黄连枝,马华历史调查研究绪论,万里文化企业公司,1972年6月
4. 石白木,成邦江埠史杂谈,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祝新宫落成典礼特
刊》,1993年1月31日
5. 萧耀睦先生与成邦江理事立保证遗产事文件
对普遍的成邦江人来说,成邦江慈善社这个名称有两个印象:一是位于市郊巫拉容路 的慈善社殡仪馆兼老人院,及市区医院路24号萧耀睦大厦二楼的慈善社会议厅。医院 路24号的会址是成邦江及斯里阿曼省多个社团的注册地址、开会地点。该处也见证了 成邦江及斯里阿曼省许多社团的成立、重要会议的进行及决策。目前,除成邦江慈善社外,以该址为注册地址的社团包括了:斯里阿曼木中省华人注册总会、斯里阿曼省华 人社区领袖协会等等。
这间非常重要及常常成为地方领导聚集论事的场所,唯一挂着的单人照就是萧耀睦老先生的遗照。萧老先生不曾担任成邦江任何社团或社区领袖,其遗照却能张挂于成邦江华人活动重地,而此建筑物也以其命名,固然有其历史的意义。 石白木在“成邦江埠史杂谈”文中表示:“成邦江人一谈到慈善社,当会提到阿萧伯的名 字。萧伯全名萧耀睦,潮州人,五十年代初期去世前将他座落于海唇街27号店屋资产全部献捐给成邦江慈善社。萧伯逝世已卅多年,而成邦江社会人士至今犹追思不 已”。1 此事就是本文所将深入论述的。
这间非常重要及常常成为地方领导聚集论事的场所,唯一挂着的单人照就是萧耀睦老先生的遗照。萧老先生不曾担任成邦江任何社团或社区领袖,其遗照却能张挂于成邦江华人活动重地,而此建筑物也以其命名,固然有其历史的意义。 石白木在“成邦江埠史杂谈”文中表示:“成邦江人一谈到慈善社,当会提到阿萧伯的名 字。萧伯全名萧耀睦,潮州人,五十年代初期去世前将他座落于海唇街27号店屋资产全部献捐给成邦江慈善社。萧伯逝世已卅多年,而成邦江社会人士至今犹追思不 已”。1 此事就是本文所将深入论述的。
成邦江慈善社的成立背景与活动形式
慈善社的成立,取代了成立于1894年的成邦江顺兴公司所扮演的部分角色与功能,唯 此两个组织都是由同一班人士领导。根据巫拉容路慈善社社所张挂的照片,该社的重 要发起人是吴维姬,历年来其理事包括了:傅思文、傅木东、陈松财、郑炳岳、吴瑞 招、吴敬有、许广锡、陈孔洲(客籍)、郑趙钿、郑镇添、郑绍声、郑绍辉、郑为 贤、郑万智、曾余三、郭川中、郭永光、郭英瑜、沈时全等市区潮籍人士。1959年筹 建新社时,其他籍贯及地区的人士如刘孝升(福州)、何保兴(客籍)、庄楚(巫拉 容区/客籍),陈记乾(砂巫区/潮籍)才开始参与。现任主席陈宗明在1961年就参与慈 善社的工作。慈善社的经济来源除了慈善捐款及偶尔的官方拨款外,就是售卖墓地 了。至今,该社还是扮演着同样的功能与角色及以同样的方式操作。
该社于1947年曾庆祝周年纪念。1955年1月31日接受萧耀睦捐献海唇街27号店铺一 间。1961年接受许友仁报效巫拉容路地皮一,1962年3月11日巫拉容路新厦落成,大事 庆祝,英籍官员也受邀出席仪式。
该社于1947年曾庆祝周年纪念。1955年1月31日接受萧耀睦捐献海唇街27号店铺一 间。1961年接受许友仁报效巫拉容路地皮一,1962年3月11日巫拉容路新厦落成,大事 庆祝,英籍官员也受邀出席仪式。


根据现存的1956年至1961年的理事会会议记录簿,在这段时间内该社理事曾召开 了25次的会议,其中几次所讨论的事项如下:
1956年1月16日会议报告:萧耀睦报效店屋已收到店租720元
1956年4月3日会议称寿山亭墓山告满,通过由许广锡向邻近的巫人购买茶园 地二余英亩,价1400元
1957年1月18日萧耀睦国内家属来函,询问关于嗣事,未知他已作古,慈善社 汇港币100元慰问其家属
1958年2月2日发动募捐,以协助医院病人、慈善社老人及古晋麻疯院病人渡 岁
1957年11月14日议决废丧事后丧家设宴答谢习俗
1957年12月14日 因该社经济问题而终止津贴达雅人逝世三十元。
1959年3月16日政府着令迁移社址,开始筹募建新会所基金
1959年8月29日通过与素林交换慈善社地址
1960年7月11日通过潮剧老一支香义演收入报效慈善社
1961年7月31日开标决定巫拉容路社址的承建者。计有许中权、刘邦檀、池容
周、钟家赐、傅思强、森和电机及成邦江火较投标.
1956年1月16日会议报告:萧耀睦报效店屋已收到店租720元
1956年4月3日会议称寿山亭墓山告满,通过由许广锡向邻近的巫人购买茶园 地二余英亩,价1400元
1957年1月18日萧耀睦国内家属来函,询问关于嗣事,未知他已作古,慈善社 汇港币100元慰问其家属
1958年2月2日发动募捐,以协助医院病人、慈善社老人及古晋麻疯院病人渡 岁
1957年11月14日议决废丧事后丧家设宴答谢习俗
1957年12月14日 因该社经济问题而终止津贴达雅人逝世三十元。
1959年3月16日政府着令迁移社址,开始筹募建新会所基金
1959年8月29日通过与素林交换慈善社地址
1960年7月11日通过潮剧老一支香义演收入报效慈善社
1961年7月31日开标决定巫拉容路社址的承建者。计有许中权、刘邦檀、池容
周、钟家赐、傅思强、森和电机及成邦江火较投标.
从上列事项看来,成邦江慈善社初创十多年来的社务重点是在于:处理丧事、管理墓 山及筹款协助贫苦人士。在处理丧事上,该社也扮演了简化及革新习俗的角色。其 在1957年11月14日的议决废丧事后丧家设宴答谢习俗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萧伯的生平

萧伯大约于二战前孤身南来成邦江从事小贩,贩卖物吃仔(零食),生意该是经营得 法,在短时间内就可拥有店屋,这实有过人之处。他在国内已有妻儿,南来后无娶 生。据说,他曾在成邦江领养一儿,唯不可托,使他病重临终前把唯有的财产捐于所 信任的社团。
萧伯逝世前几年就无积极从事任何生意,他把海唇27号的店铺出租,自己住在店后, 收租过活。那时,他该是常常汇款回乡。不过,卧病时期就荒了这任务,所以其国内 家属才在1957年初来函,询问关于嗣事,且未知他已作古。所以成邦江慈善社理事会 于1957年1月18日召开的会议中就决定通知其家属有关他的逝世,并汇港币100元慰问 其家属。4
为什么萧伯选择捐店给慈善社?
所以,萧伯才会在立保证遗产事中要慈善社承诺“萧耀睦君如身体恢复健康,该产业店 租依然是萧君收领作为生活费用,他人不得干涉”及“如萧君百年之后,一切用费概由 慈善社负责之,如清明、中元节祭拜,亦由慈善社负责”。
这两点,成邦江慈善社都办到了。萧伯逝世后,慈善社在海唇街27号为他办理的丧事 可说是非常风光,这一点照片可显示,六十多岁的老成邦江人也都记的。清明及中元 的祭拜,这一代的慈善社理事还办理着。每逢清明节正日当天,慈善社的工作人员都 会备具祭品到寿山亭总墓畔为萧伯及他的好友陈必贤扫墓。中元节的祭拜,则会在农 历七月十三或十四在巫拉容路慈善社社址举行。


从“萧君身体不健康是陈必贤君日夕照顾料理酬劳六百元,应由慈善社发还之”这条件 看来,陈必贤在这件捐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应该是协助卧病中的萧伯做决定的 重要人物,也是促成慈善社拥有这间店的功臣。他逝世后,就葬在寿山亭总墓畔,与 萧伯毗邻。
从海唇街27号到医院路24号
属于慈善社产业后的海唇街27号早期是由海南籍林姓人士承租为新华茶 室。1983年2月7日晚十一时三刻火烧海唇街中间两排具有50多年历史的店屋后,重建 时,由于重新分洛的需要,部分原海唇街的店屋就被分配到医院路重建,其中海唇 街27号就成为了医院路24号,海唇街40号的顺兴公会会所就成为了医院路53号。医院 路24号的新店落成后,就冠上萧耀睦大厦的名堂,后由国隆贸易承租,现乃由郭氏保 险承租。诗华日报办事处也曾设于该店一楼。目前该店二楼保留为成邦江慈善社的办 公室及会议厅,如文首所言该处也是多个其他社团的注册会址。
现医院路24号的慈善社会议厅就悬着萧伯的遗照以留纪念。照片中的萧伯身著大衣领 带,据成邦江前南华摄影社黄维周:萧伯原著背心照相,后其兄为萧伯的遗照绘上大 衣领带。
早期垦民的典范
萧伯的故事,可说是平凡中的平凡,脱不了一般早期单身垦民的模式,就是:放下故 乡妻儿,只身南来,立足一地,努力工作,克勤克俭,生手积蓄,置买产业,汇款回 乡养家小,期望有朝一日能归乡,荣耀祖先,但往往是无奈的返不了乡,只能孤独终 老迁留地,由当地社团处理后事,所拥有的产业可能归官有或公有。萧伯就是活在这 种模式下,他选择把产业献于他信任的社团,让其他如他般的垦民也得到好处,这是 他明智的选择,也造就了他永远留在老成邦江人的记忆中。
从另一角度,我们可看到垦荒时期社团的功能与角色。对于萧伯般的垦民,社团是非 常具有意义的。他们不只把老年是的福利交给社团,也把身后事赋于社团。成邦江慈 善社与其他类似的社团就成为了多少垦民的寄望机构。
萧伯的无奈与明智的决定,使成邦江慈善社成为了该埠第二个拥有本身产业的社团, 这间店也为该社带来一笔固定的收入。萧伯捐献一年后,慈善社就有了720元的租金收 入。7
结论
写他们的历史,为他们写历史,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可能是次要、甚至毫无意义的。萧 伯的故事,写出来了对现今社会或成邦江华人社会到底又有什么意思于作用呢?笔者 认为,把萧伯的历史写出来是有助于了解先民心态与生活,让今人与先人有着实际接 触,也是一种重朔大马华人史的努力,其意义重大。
萧伯于寿山亭墓山的墓
注脚:
1 见石白木,成邦江埠史杂谈,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祝新宫落成典礼特 刊》,1993年1月31日
2 见陈泽文,成邦江顺兴公会与慈云阁及其他社团的关系,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祝 新宫落成典礼特刊》,1993年1月31日
3见存于慈善社巫拉容路会址萧伯遗照之记录
4 见1957年1月18日之成邦江慈善社理事会会议记录
5成立于1947年,郑林典为首任主席
6 见附录文件
7 见1956年1月16日的慈善社理事会会议报告
参考资料:
2. 陈泽文,成邦江顺兴公会与慈云阁及其他社团的关系,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
祝新宫落成典礼特刊》,1993年1月31日
3. 黄连枝,马华历史调查研究绪论,万里文化企业公司,1972年6月
4. 石白木,成邦江埠史杂谈,收入《成邦江慈云阁庆祝新宫落成典礼特
刊》,1993年1月31日
5. 萧耀睦先生与成邦江理事立保证遗产事文件
附录
立保证遗产事
兹萧耀睦先生热心慈善,乐善好施,愿将手创产业27号店铺一间赠与成邦江慈善社为 产业基金,向政府割名与负责,诸位先生管正,作为永远产业,不将变卖,特此保 证,计附下列条件:
1. 萧耀睦君如身体恢复健康,该产业店租依然是萧君收领作为生活费用,他人不 得干涉
2. 如萧君百年之后,一切用费概由慈善社负责之,如清明、中元节祭拜,亦由慈 善社负责
3. 萧君捐慈善社产业应悬肖照以留纪念
4. 萧君身体不健康是陈必贤君日夕照顾料理酬劳六百元,应由慈善社发还之
2. 如萧君百年之后,一切用费概由慈善社负责之,如清明、中元节祭拜,亦由慈 善社负责
3. 萧君捐慈善社产业应悬肖照以留纪念
4. 萧君身体不健康是陈必贤君日夕照顾料理酬劳六百元,应由慈善社发还之
捐产人
保证遗产人:
许广锡
傅木东
陈松财
吴瑞招
吴敬有
曾余三签
1955年1月31日
许广锡
傅木东
陈松财
吴瑞招
吴敬有
曾余三签
1955年1月31日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