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砂拉越华人社会结构研究报告》中文版
简介书与作者
《砂拉越华人社会结构研究报告》是砂拉越華人研究的經典之作,作者田汝康於1948-1949年 期間受英國殖民地政府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邀請,至砂拉越進行有關華人社群中社團所扮演角色的調查研究,以便為英殖民政府提供治理砂拉越的策略參考。
这项调查报告书《A Report on the organis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Sarawak》于1950年9月呈交砂拉越政府。这份报告书经修改后1953年以专书(monograph)出版,书名是《The
Chinese of Sarawak: a study of social structure》由伦敦大学人类学系出版。本書曾因研究結論與有關當局殖民政策有所不符,
被封塵了很長一段時期,僅有少數學者有機會參考使用。1997年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研究与资料中心再版。2013年中文翻译本由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出版。此书是最早一本有系统研究砂华人社会的专著。
作者田汝康,1916年生于云南昆明。1935-3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因中日战争,才转入在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求学。1940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45年远赴英国进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1948年考获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Religious
cults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Shan states of Yunnan-Burma frontier》。毕业后,受英国殖民地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Coloni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之委任前往砂拉越从事《砂拉越华人社会结构的研究》。田博士于1948年9月至1949年10月在砂拉越进行田野调查工作。2001年田曾回来砂拉越与友人相叙,后于2006年7月20日逝世,年91。
研究者的解读
周丹尼在1997年再版的推荐篇中表示:“此书的再版是备受欢迎与期待的”。田英成在翻译本(2013)的序言中表示:“田汝康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参与观察,深入各社区的方言群的社会结构作出详细的调查。诚然,本书所调查的已是半个世纪前的砂拉越,数十年来的变化,特别是华人社会的变迁已显示各种迹象。但作为一部经典性的学术著作,《砂拉越华人社会结构研究报告》一书仍不失其光辉的一面”。田氏的功课,原本是研究华人社团,范围限于第一省。但是,“他却大大超越了原訂的範疇,擴大探討砂拉越華人的社會結構及組織,經濟形態,權力結構及與祖鄉的聯繫。以敏銳及客觀的視角,剖析了砂拉越華人的歷史及社會經驗,大大提升了其學術与參考價值。”(文协)上述的看法,显示此书的经典地位,而事实上田汝康的研究也深深影响了周田二人的作业。
此调查所研究的问题为“移民社群如何以特定的方式来应对新环境中的挑战和一些持续发生的变化?”(见页2)排除移民二字,针对今天的砂拉越华人社会,我认为这课题还是贴题(relevant)。
在研究动机方面,田汝康说:“我的研究计划由官方资助,这常让我的个人立场左右为难,客观的提问常引起华人和欧洲让你的猜疑。”但他也保证“已经尽量以科学家的身份来撰写这本书。”(页4) 受聘于殖民地政府单位进行研究,其实限制了作者的研究范畴与发挥空间,使研究报告有交差及相对应用取向,尽量符合当局的要求,但还坚持人类社会学家的操行。
固然如此,我认为田汝康这个“中国人”对其在砂拉越侨居的同胞们充满同理心,他想为这些同胞说话,所以谨慎的为报告第十章〈与祖国的关系〉作了这样的结论:“只有给新移民一个在国内发展的机会,让它们能真正参与本地事务,完全分担社会责任,他们才得以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全新的环境与气氛,如此才有可能让新移民社群对滋养他们的侨居地衍生出一种新的情感。”(页148)结论非常贴切,显示他认为这是当时大部分华人的期望,以及他这人类社会学家对殖民政府的呼吁。
无可否认的,此书是砂拉越华人研究的先驱,是最早以人类学的方式研究砂拉越华人。目前已成为类似研究的蓝本,为后来研究设下构架。所以,无论在内容或方法上,往后的学者大都以此研究为基础,也造成社团、学校、经济模式成为了类似研究的切入点。
研究的局限:只限第一省,不涵盖诗巫、美里等华人重镇,同时没涉及那时已经在诗巫开垦半个世纪的福州人。田汝康也没把华人与其他族群的互动纳入其研究,仿佛1948-9年间的砂拉越华人活于孤岛中,而事实上华人与原住民的互动是繁密的,这一点周丹尼后来总算补上了。
田汝康也没对华人的宗教信仰进行调查,虽然他蛮详细的分析了宗族关系,这可能与研究资助者的要求有关。他把教育(学校)的讨论纳入第九章,即权力问题,注重讨论校董与甲必丹间的权力拉扯,而不是论述海外华人办学的精神,似乎想隐藏些什么。
普通读者如何阅读?
本书的故事性强,可读性高,让普通读者可了解二战后,即1948-9年间砂拉越华人的生活面貌,书中所记载的就是我们祖辈的生活。当中很多故事与描述有助我们反思当今华社,读了也会让我们会心一笑或心头一酸,例如:
“在教育上,这种钱财的力量才是特别强大。现今古晋华校受制于一种熟背死记的竞争制度,教育董事部成员的唯一考量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要及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特设奖项,让学校来竞争。结果,教师们都集中精力教导聪明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页125)
“在会议上,如果有权势的人不讲话,那就不用讨论了。因为没有人敢在“领导”开口之前提出建议。在捐款时,也必须先向“领导”募款,因为没有人敢冒险先捐钱或捐更多钱来冒犯他们。”(页131)
翻译方面
譯者林青青,詩巫人士,先後負笈於台灣及新加坡,是资深翻译员。她著有《砂拉越伊班族的民俗、說唱藝術及其華族文化色彩》,譯有《白人拉惹統治前的婆羅洲海達雅克人》,現為自由撰稿人。
我同意田英成所说翻译得相当认真,文句流畅,利于阅读,让读者感觉这就是原著。固然如此,翻译上的错误是难免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i.
惯用译名:对一些地名译者取用音译,而事实上该地已有惯用译名。当读者在没对照原文下阅读,恐怕引起混淆。如:
页数
|
地名
|
本书用名
|
惯用译名
|
24
|
Maludam
|
玛鲁丹
|
裕南
|
25
|
Debak
|
德巴
|
宁木
|
55
|
Bako
|
巴贡
|
峇哥
|
56
|
Bliong
|
必隆
|
吻龙
|
ii.
错误翻译:页28表3、页31表3A的诏安该是潮安、页35的plural应该是多元,不是“复数”、页143的孙博士该是孙医生。
结论
文协翻译与出版此书中文本虽是迟些了,但是正确与有意义的。我希望,这能刺激与推动砂拉越华人研究经典专论的生产与出版!
6-6-2014完稿于鲁勃安都
8-6-2014发表于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新书推介礼
您好,我是来自大陆暨南大学的学生。请问如何才能获得《砂拉越华人社会结构研究报告》中文版这本书籍?
ReplyDelete因为最近在写有关砂拉越历史的相关论文,急用。
如有建议请发至我的邮箱qfs8752138@126.com或者qfs8752138@gmail.com
您好,我的朋友是相关专业正在寻求相关资料,请问如何获得电子版?如有建议请发送至我的邮箱gloria27149@foxmail.com 谢谢~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