唪呀唪、唪金公:上不了戏棚的潮州歌谣
前言 歌谣是口头文学其篇幅短小、四句、八句或是十多句,超百句的极少。它传达广大人民的心声,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民众面对社会现实情况,不平则鸣,有感而歌,有闻而唱,及时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愿望。总之,它不是闲人的创作,它是劳动民众的创作,它充满生活的智慧、表示现实生活状况,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 《桃花过渡》是潮剧《苏六娘》中脍炙人口的片段,说的是急欲过江报讯的婢女桃花以歌智斗好色渡船伯的故事。剧中两人载歌载舞,一唱一答,斗口又都歌,充满潮州乡土的气息。这种对唱斗歌的形式俗称“斗畬歌”,是早期潮州歌谣的主流。可惜潮汕至今虽存有“畬歌畬嘻嘻,我有畬歌一畚箕。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八十勿磨边。”等一些畬歌,但斗歌这种形式,早已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不过,这显示了潮州歌谣的丰富多彩。 朱墨在《潮州民歌与〈诗经〉》中引述:潮州地处岭东,毗邻南海,韩愈曾在这里兴学施教,历史上又是“十相居留”的地方,向来人文鼎盛,素有“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人民在劳动生产的同时,也用真切饱满的感情歌唱出自己的喜怒爱恨,经年累月的积淀,终于形成了中国民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潮州民歌是潮州人用潮州方言创作的艺术结晶。过去流传的畬歌、秧歌、歌仔均属之。畬歌是劳动人民在开畬劳作时所唱的歌曲。 大多数潮州民歌,都贯穿着两条思想主线-赞美祖国和家乡;追求真理和幸福;讴歌勤劳俭朴、勇敢、热情的人民。讽刺人们的一些弊端,比如贪婪胆怯、懒惰、嫉妒、或鞭挞卑污、奸诈、残暴的敌人。一褒一贬,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鲜明爱憎。 潮州民歌作为一个地区民风的最真实的反映,欣赏之余,甚可比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同样是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现状,同样是描绘劳动人民市井百姓的生活图景、抒发他们心中最强烈最真切的爱恨喜怒,除了这些地方民歌最基本的共通点,在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在潮州民歌与《诗经。十五国风》中也能找到许多相似之处。 先就艺术手法而言,潮州民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恰恰是《诗经》开创了“赋,比,兴”写作手法的先河。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则是以彼物比此物。兴采用先言他物以引起发咏之词的方式。 本文选择潮州歌谣中连啰曲加以论述。连啰曲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劳动所哼的歌。这种歌的歌词,大都将巫术、咒语揉杂其中,内容大体反映人们希望将事情办得快一点,好一点。连啰曲的特点是,边干边唱,并伴随
Halo, 您好, 我是林紫虹, 现在正在收集着砂拉越鲁巴河的资料。 现在我正在找着吉Sri Aman 或附近的乡村跟鲁巴河之间的关系以及想找找一些那里的居民做访问关于他们与鲁巴河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故事。
ReplyDelete我看到您在部落格里写了很多关于鲁巴河与Sri Aman的资料, 所以想请教您一些关于鲁巴河的资料与现在那里的状况, 可以吗?
期待的的回复, 谢谢。
可联系我gks594@gmail.com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