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巴河畔小镇-知部坡(Pasar Chebu)
Sebu Ulu的招牌,离知部坡约50米。
2012年2月,我在甲必丹郑少川(儿时在知部坡生活过)与八十余岁的林美标老伯(早年在这一代跑动、走惹船)陪伴下带八度空间电视台《启航2》制作组到知部坡拍记录片,讲述鲁巴河的惹船(见http://soonhengsimanggang.blogspot.my/2012/02/blog-post_11.html)。
那时,Pasar Chebu 的招牌还在,镇上存老店3间,即:胡亚通(以前是福利成)、通成(郑姓人家,由第二代经营)及关闭了的丰公司。据悉,早期这三间店都是由潮籍人士经营,现在胡亚通的东主胡亚通是福州籍人士。1950-60年代这儿是热闹的港口,住着十几户人家,还有米较,是往返古晋、诗巫、成邦江商船的避潮处。巴桑(河潮)来时,他们在这儿避;潮退水浅时,在这儿等水涨。
|
开门的胡亚通号及中间的通成号,这两间店门上都贴着慈云阁慈悲娘娘、元天上帝与感天大帝的符。 |
最后一间店-丰公司,店前堆满杂物。 |
店中的商品。 |
笔者与三名儿子,背后是河,旁边是燕屋。 |
以店屋为背景。 |
胡亚通的太太(60岁)说,涨潮时,店人家根本不能吃饭,意谓人多生意太好了。胡亚通说当初他古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来自海口Nonok的他因极进步而流落到知部,在通成号当店员,热闹时一天收入达十多千。后来,他回到一中担助教,因恋上隔壁店福利成老板的女儿,回到知部,后接管经营太太娘家的生意。他说公路未通时,生意好做,达雅节前后一天收入数万是常事。目前,只有他一人守住老店,聘当地友族为店员,家人住在成邦江。访谈当天是周日,太太与外孙回来相聚。
通成号在考察当天没营业,据知也是聘当地人为店员,并在其店前建座燕屋。2012年到访时,这三间店的前面是铺木板的晒台,正晒着鱼鳔,现在晒台小了,也没看到鱼鳔或其他土产了。
胡太太,背后是1可可市价表,很久没可可收了。上面是神台,海外华人不管到那儿,安神镇宅是必须的。 |
河边小舟,供渡河。背后远处是Sembayang。 |
2016年7月3日(星期日),我心血来潮带妻儿到知部,一方面是要看看龙呀路的情况,也想找胡亚通谈天,他是我们新成立的斯木省书艺协会的副主席。结果,找不到Pasar
Chebu 的招牌,驾到Tanjung
Bijat国民小学去问,回程才发现新安上的Sebu
Ulu 和Sebu
Ili的招牌,名称拼法也马来化了,这两个招牌的中间就是知部坡了。这里整个村是叫Tanjung
Bijat,所以过去住在这儿的华人都爱说他们来自Tanjung。
胡亚通说,在往下游驾十分钟就是此路的终点,那儿有座山叫Skilau,山边有个墓山。一名来自万丁(Banting)的伊班同事告诉我,山的另一边过去有个镇叫Skilau,是下游人们上成邦江的驿站。十多年前,增成丰的老板看了我对新巴务华人墓山考察报告(1997年版)后,清明节从古晋回来成邦江扫墓时特别要我父亲告诉我应该去Skilau华人墓山考察,他的祖先长眠于那儿。询问了多名熟悉当地的人,都告诉我因长年无人扫墓,路非常难走,我就打消了这念头。
这些山边偏远小镇,都是我们华族先民的拓荒足迹,它就像不见了的Pasar Chebu招牌,渐渐消逝了。新生代也不明白为什么先民要选这些地方落脚,2012年八度空间的年青制作人就问了这个问题。
胡亚通说,在往下游驾十分钟就是此路的终点,那儿有座山叫Skilau,山边有个墓山。一名来自万丁(Banting)的伊班同事告诉我,山的另一边过去有个镇叫Skilau,是下游人们上成邦江的驿站。十多年前,增成丰的老板看了我对新巴务华人墓山考察报告(1997年版)后,清明节从古晋回来成邦江扫墓时特别要我父亲告诉我应该去Skilau华人墓山考察,他的祖先长眠于那儿。询问了多名熟悉当地的人,都告诉我因长年无人扫墓,路非常难走,我就打消了这念头。
这些山边偏远小镇,都是我们华族先民的拓荒足迹,它就像不见了的Pasar Chebu招牌,渐渐消逝了。新生代也不明白为什么先民要选这些地方落脚,2012年八度空间的年青制作人就问了这个问题。
5-7-2017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