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勃安都办华小
今午与斯木省董联会主席 Kueh Aik Seng 等在鲁勃安都与当地领导商讨把诗巫一微型华小搬迁到鲁勃安都续办事宜。
在鲁勃安都办华小的念头始于2009年峇丹艾州议席的一场补选。当年,翼升与我就做了意见与资料收集的工作,但时机未到,一晃就10多年。这次在全砂董联会众领导的扶持下,很快的就找到可搬迁对象。
当下,校地已购妥、也已有专业人士将义务绘图及处理一切程序、义务清理校地者也有了,就等东风宜时,早日取得迁校批准。
其实,鲁勃安都已有二三代人没机会受华文教育,除了个别家庭让孩子到50公里外或85公里外的英吉利里或成邦江就读华小。记得已故斯省天猛公徐道平曾对我说过,70年代他会带弟妹们离开鲁勃安都这个这么好赚吃的所在,就是为了让弟妹们有机会受华文教育。
1952年,父老们就在当地办华文源流小学。五年后,因当地华社办校意愿不强,就把学校交给地方政府,成为英文源流学校。马来西亚后成为国民学校,媒介语换成国语。
2014年,我调职到鲁勃安都县教育厅。开办新校当然不是区区县教育厅的职权,一间新学校的创立往往要及“几个”大马计划才能实现。内心深处,我就认为应该借地利的条件可协助推动社区力量发动创立华小的千秋大业。
今早在主持部门的专业发展活动时,刚好翼升来电,接了电话,我就向部门同事公布这个大消息。会后,厅长私下问我,为什么须要搬迁,不能直接设立新校吗?我就趁机为他上一课马来西亚华教发展史,让他知道辉煌背后的辛酸。看来,要在体制内突破的工作还很多。我们都在读不同的历史。
27.8.21
Comments
Post a Comment